專項答題 | 反詐防騙,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有人提出讓你提供閑置銀行卡,會給你‘用卡費’,你應該怎么做?”“遇到街邊的‘掃碼關注送好禮’等活動時,要不要參與?”“向別人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最好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區(qū)域注明什么?”……這些問題,都與個人信息安全、反詐防騙等息息相關。
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網絡已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也讓很多不法分子趁虛而入,侵蝕網絡空間。他們利用電話、QQ、微信、郵箱等電信網絡渠道,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給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造成了損失。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詐騙犯罪行為在互聯網上衍生出多種新形式,讓人防不勝防。電信網絡詐騙受害人員數量、財產損失數額不斷攀升。
在公安部發(fā)布的十大高發(fā)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fā)案率最高,占發(fā)案的1/3左右;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造成損失的金額最大,占造成損失金額的1/3左右。此外還有虛假網絡貸款類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冒充公檢法類詐騙、虛假征信類詐騙、虛假購物及服務類詐騙、冒充熟人或領導類詐騙、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婚戀與交友類詐騙等,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財產安全。
面對猖獗的電信網絡詐騙行為,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重拳打擊,并出臺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公安機關等也在全社會推廣宣傳反電信網絡詐騙的知識和理念。為了進一步加大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防詐反詐意識,提高識騙防騙技能,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推出了“防范于心,反詐于行”專項答題活動。
掃描下方二維碼
參與“防范于心,反詐于行”專項答題
本期專項答題活動得到了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識
所謂電信網絡詐騙,通常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當前,各類電信網絡詐騙形式不斷翻新,作為普通人,往往一時難辨信息真?zhèn)?,這時需要堅持兩個原則:
理性原則——遇事不慌、克服恐懼、沉著應對。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首先給自己3秒鐘冷靜一下,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再理性地考慮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如無疑問再采取措施。否則至少通過另外一條途徑對信息進行核實,或者至少找一個人商量一下。不能讓恐懼心理壓倒,不要僅根據一條渠道的信息就匆忙地作出決定。
控欲原則——戰(zhàn)勝誘惑、不貪便宜、不耍小聰明。懷著一顆平常心對待信息、分析信息,控制欲望、抵住誘惑,騙子的伎倆就很容易被識破。
同時,堅持“三不要”: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及時報案。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信息,不隨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發(fā)現被騙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只要提高警惕,加強自我防范,就能夠防止上當受騙。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通過線上形式設置每日答題、限時挑戰(zhàn)答題、PK答題、專項答題等不同模式,可讓您在碎片化時間利用“小屏”提升科學素養(yǎng)。您還可以通過“測測你的數字科學素養(yǎng)”模塊進行自測,了解自己在科學精神與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基礎情況。
同時,大賽還將從解讀國家戰(zhàn)略、前沿科技、社會熱點、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應急科普、科學辟謠等不同角度,與相關單位合作開展不同主題的專項答題。